全国人大代表陈卫国:推动建筑业工业化、数智化升级

   日期:2023-03-09     浏览:116     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我国智能建造在标准化和工业化基础、核心资源培育、产业生态打造等方面,与发达国家相比,还存在一定差距,需要加快体系化推进。
 “我国智能建造在标准化和工业化基础、核心资源培育、产业生态打造等方面,与发达国家相比,还存在一定差距,需要加快体系化推进。”本次全国两会,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建三局党委书记、董事长陈卫国提交了《关于进一步支持智能建造产业发展的建议》。
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要“推进新型工业化”“加快建设数字中国”。多年以来,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.85%以上,但我国建筑业发展主要依赖资源要素投入,建造模式较为传统,能源资源消耗较大,转型升级势在必行。自2020年住建部等十三部门发布《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》至今,推广智能建造的相关政策、市场、技术等条件已基本具备。

 

“智能建造是我国建筑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,也是应对当前人口红利弱化的必然选择,已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。”陈卫国表示,从近年的实际情况来看,智能建造在标准化和工业化基础、核心资源培育、产业生态打造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。在政策体系引导上,需要进一步健全覆盖国家、行业、地方、企业等层级的成套标准,建立健全智能建造相关政策落实的监督机制,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实用性;在核心能力锻造上,需要着力构建统一的智慧建造信息化协同平台,进一步提升智能建造与EPC管理的协同性;在行业生态孕育上,需要着力推进行业上下游企业深度联通,进一步强化数据共享和项目全生命周期集成应用。

 

陈卫国提出三点建议:一是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。统筹好地方对装配式和智能建造相关政策的分解落实方向,打破各方标准体系壁垒,建立健全智能建造产业、技术、工具、管理及对应的评价标准体系,完善相应的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,鼓励政产学研各界的积极参与。二是进一步汇聚关键资源。加大智能建造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攻关,推广智慧工地管理信息系统和项目管理平台,加快国产智能建造软件开发,打造“基础研究——技术创新——产业化”链条的产业协同机制,畅通产学研转化体系,完善相关专业人才和产业工人培育体系。三是进一步打造行业生态。建立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的数字化协同平台,推广重点省市智能建造试点的可复制经验,搭建价值共享型智能建造评价体系,强化全产业链协同,完善综合考量价值贡献、成本投入和风险分担的共享机制,实现各方利益的合理共享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行业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行业资讯
点击排行